首页>2022>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>典型经验做法

市公安局:用好三把“善治钥匙” 解锁乡村和谐密码

【 字体大小:
发布时间:2024-12-11 09:00

基层是社会的基础单元,承载着百姓的方方面面,面临的问题往往多且杂。基层矛盾纠纷处置不好,很容易把“小事拖大、大事拖炸”。

近年来,市公安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不断夯实派出所主防根基,用好坚持党建引领、治理重复警情、打造特色品牌三把“善治钥匙”,广泛参与农村地区矛盾纠纷防范化解工作,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。

坚持党建引领 矛盾多元化解

“我家种的菜不知道被谁家的牲口吃了。”“最近周边晚上吵得很,影响到家人休息了。”11月24日晚7时许,襄城区木桥村“小广场议事”活动如期举行,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,反映相关问题线索。尹集派出所社区民警李东认真做好记录,并与村干部现场商议处理方法。

“我们坚持以党建为引领,化解农村地区矛盾纠纷。”李东介绍,通过充分发挥社区民警兼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优势,社区警务创新实践群众“点单”、警务室“派单”、调解员“接单”的调解模式,由村“两委”动员熟悉农村政策、知晓村级事务、群众口碑良好的46名村干部、乡贤、律师兼职调解,并将调解员的基本信息、工作简历、擅长调解的类型等内容制作成“菜单”上墙公布,让矛盾纠纷当事人自愿选择信得过的调解员。调解员综合运用行政、司法等手段和方法,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。今年以来,木桥村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100%。

据了解,近年来,襄阳公安依托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,全面打造群众家门口的“说事阵地”。各地公安机关因地制宜开展差异化、针对性调解,对家庭矛盾、邻里纠纷等实行“即时调”,做到随发现、随处置;对欠薪、借贷、土地等较复杂的纠纷实行“联合调”,邀请劳动、司法等部门介入多元调解;对可能引发“民转刑”案件的重大问题、群体性纠纷实行“统筹调”,联合乡政府、综治办等部门研究制定方案,全程跟踪调解,努力形成多元化解、协同共治的工作格局。

下足“绣花功夫” 治理重复警情

“项目建设耽误不起,多亏警方处置到位。”今年丰收时节,襄州区古驿镇朝农优谷物种植合作社的粮食烘干厂建设进展迅速,合作社总经理王国民对此感慨万分。

今年7月,该合作社新建粮食烘干厂,周边居民杨某报警称施工影响了自家的房屋安全,要求合作社停止施工。随后几天,只要厂房施工,杨某就报警。民警一次次出警调解,但矛盾难以化解,项目建设停滞不前。

杨某重复报警触发了警方重复警情预警机制。此事由襄州区公安局督办,派出所所长、村组干部组建专班联合调处。民警摆事实拿证据,村组干部讲道理谈感情,经过几轮思想工作,矛盾双方终于握手言和。

今年年初,市公安局在全省率先开展重复警情专项治理,对2022年以来重复警情的“人、案、物、地”等数据开展全量研判,并根据报警频次、激烈程度进行分级。属地公安局局长、分管局领导、治安大队队长及派出所所长分别督办参战,形成“研交办督结”公安工作“小闭环”,并依托综治中心、城运中心等平台,与职能部门、基层党组织深化联动,构建社会面矛盾纠纷防范化解“大闭环”,确保案结事了、事心两解。

今年1月至11月,襄阳警方共预警重复警情3622起,成功化解3493起,化解率达96.4%。

打造特色品牌 提升主防质效

今年10月,高新区团山派出所黄家社区民警梁宁普从辖区“房东管理群”中获悉:租户张某与妻子吴某因闹离婚多次发生矛盾冲突,两人从日常口角逐步上升到动手争斗。

多次上门了解张某的真实想法后,梁宁普邀请律师、妇联相关人员、治保主任等联合调解,切实做好当事人的疏导工作。

近年来,黄家社区针对辖区租房矛盾纠纷突出的实际情况,将辖区1400余名自建房房东纳入8个村组管理,并组建“房东管理群”,社区民警直接收集处理各类纠纷矛盾,辖区租房类警情下降72%。

警力有限,民力无穷。近年来,襄阳公安以争创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和警务室为导向,探索农村地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新路子,打造了众多特色调解品牌——

在谷城县盛康镇,社区民警带领188名“百户长”活跃在乡镇村湾,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、村组联防宣传、信息采集等工作;

在襄州区双沟镇,5名驻村女辅警兼任治调主任,创建“五朵金花”调解工作室,进百家门、知百家情、解百家愁;

在宜城市郑集镇,4支“荧光”巡逻队伍走进田间地头,让平安可见、可触、可感。

截至目前,全市已创建2个国家级、2个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,总数位居全省前列,南漳“红色屋场”、老河口“三联三清”综合解纷工作法获全国推广,在吸引更多力量参与平安建设的同时,派出所主防质效进一步提升。

来源:襄阳日报  黄金晶 责任编辑:刘红岩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

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
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襄阳市行政审批局 承办 
办公地址:襄阳高新区紫贞公园路1号(襄阳市市民服务中心)
政务服务便民热线:0710-12345
鄂ICP备19012107号-4 鄂公网安备42060602000370号 政府网站标识码:4206000011